台灣基督長老教會

中壢教會

主任牧師 : 陳克安 |青年牧師: 洪以琳
電話:(03)422-4354 & (03)4222425 (03)427-1863 
網址:www.chunglipc.org 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
傳真:(03)425-3291 
EMAIL: chungli.pc@msa.hinet.net

心靈貧窮的人──天國屬於他們的

心靈貧窮的人──天國屬於他們的

摘錄編寫「幸福人生的八條道路」古倫神父著

    「既已坐下,門徒到他跟前來,他就開口教訓他們,說:虛心的人有福了!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」(太5:1b~3)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,最顯著的特徵,就是累積愈來愈多的財富。許多人貪婪地追求金錢與財物,以開什麼車或穿什麼名牌衣服來決定自己的價值。在今天,流行一種說法,只有可行性與可掌控性所衍生出的知識,才算數,才有話語權。人想掌控一切,而智力被當成主宰與控制的工具。藉著科技與知識發展得越來越快速便利,人類誤以為這就是將天堂實際放在地上實踐的方式,然而同時,我們卻感受到,這種想法所帶來的威脅。當越來越多財富集中在少數幾個人的手上時,當知識與科技被少數權力階層當成是掌控一切的工具時,真理變得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帶來優勢、能轉換成金錢與權力的知識。

 

  與此同時,人們對真正的智慧,渴望也越強烈;特別渴望一種不帶目的的智慧。真正的智慧,能透析事物、明白存在的意義,不是透過累積知識來獲得控制別人的力量,不想達到可用性的想法與目的,不帶任何企圖的貪婪,只想看見事物的原貎,只想單純的讚美與驚嘆,並向真正的奧秘致敬;真正的智者,只在真理前敞開自己,甚至以批判態度對待自己,不想掠奪與佔領,只想靜靜的理解。某種意義下,這包含了謙卑的生命態度。謙卑並不是愚鈍,而是警覺與敏感,對自由渴望;因此他們不會被財富、物質、權力所定義,甚至他們會發現,擁有越多的人並未使他們更幸福,反而成為奴隸。就像保羅所提及的,「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豐富;或飽足,或飢餓;或有餘,或缺乏,隨事隨在,我都得了祕訣。」(腓4:12)保羅的秘訣來源,或許正是耶穌在祂訓言中的回應。在福音書中,路加指的是真正貧窮的人,馬太卻理解為內心的狀況;近代神學家認為,這兩者差別不大。

  

虛心的人!

    然而主耶穌向來就不只要祝福那些貧窮的人,因為一無所有、做個窮光蛋並非聖經主張努力追求的目標,祂口中稱許虛心(心靈貧窮)的人,是因為主耶穌最在意的,其實是內心的自由,意即我們可以對自己說:「我不依戀物質,也不依靠人;若我擁有,可以與人分享;我可以享受,但若得不到,我也不抱怨。」這便是真正的自由,斯多噶學派的哲人也早就指出,幸福是指內心的自由。除此之外,虛心還指向:對人們與上帝每天送給自己的事物,保持開放、感謝的態度。飽足與富裕的人有著很少的幸福快樂,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隨手可得、輕易獲取,因此對於每一餐、每一天都毫無新鮮,收到禮物也認為是應得的;這樣的人是最不幸福的人。基督教眾多傳統中以各自方式理解心靈貧乏,但眾多傳統同時認為,主耶穌的話語中,意指的不僅僅是擺脫財富,而是擁有自由。因此,艾克哈特便指出三種層次的貧窮,他認為虛心的人是「一無所求、一無所知、一無所有」。一無所求指的是,一個敬虔的人,不會為了自己的願望得以實現,或在祂裡面更安全、平安而利用上帝,一無所求意謂著不帶任何企圖;一個一無所求的人,是與上帝、與人真實相遇的先決條件。

 

  第二種層次:一無所知;真正的智者明白,自己什麼都不知道。但不同於希臘哲人,對於一個信仰上帝的人而言,真正的智慧是,他不知道上帝在自己身上的作為,因此,他只是單純的把這一切交給上帝,不尋求解釋與掌控,把上帝持續的作為,全歸於祂恩典的奧秘。第三種層次:一無所有。我不擁有什麼,不論是產業、房舍、事業、子女、所愛之人或生命;我活著時,享受這一切,但我知道,這都只是上帝借給我而已;最要緊的是,我知道上帝也不屬於我;只有那些願意把雙手空空打開的人,才能接近、經驗到祂,這才是最大的幸福!

 

虛心是自由的通往上帝之路

    尼薩的葛利果認為,虛心是我們可以自由的通往上帝的路徑。「你想知道哪些人是心靈貧乏的嗎?就是願意以心靈豐富換取身體舒適的人;也就是那些為了心靈的緣故受苦的人;是那些將地上財富如重擔般甩掉,以便能上升,穿越空中往上飛騰的人。」葛利果正告訴我們,內心貧窮會將心靈提升至上帝那裡;我們越依戀,便離祂越遠,越擁有越失去自由。因此耶穌告訴我們的第一個祝福,正是通往內心自由,並且因此而通往真正幸福之路;但同時,它也是對那些雙手空無一物、在上帝面前覺得無能為力的人的應許;許多人在受苦中,覺得自己既貧窮又無力,既空虛又遭迫害;對他們而言,八福正是希望的話語,他們聽見主耶穌的承諾,承諾他們會特別接近上帝,承諾他們有不受侵犯的尊嚴;這會轉化他們的苦難,並明白,自己離上帝的國不遠了!

 

  德國童話「幸福的漢斯」:漢斯因獲贈一個金塊感到快樂;但回家路上,他覺得金塊太重了,就換了一匹馬,但馬太快了,把他甩下去,於是他換了牛;接著用牛換了豬,用豬換了鵝;接著,他在路上看到磨剪刀的師傅很厲害,用鵝換了磨刀石;但在回家的水塘邊,稍不慎,石頭掉到水裡;不料,此時漢斯卻跳起舞、唱起歌。這圖像便是耶穌所指虛心的人,單純存在,不懷目的,享受每一刻,對擁有的懷著感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