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基督長老教會
中壢教會
電話:(03)422-4354 & (03)4222425 (03)427-1863
網址:www.chunglipc.org 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124號
傳真:(03)425-3291
EMAIL: chungli.pc@msa.hinet.net
尋找認同
尋找認同
「行動的基督徒」菲德利希修雷美爾(Friedrich Schorlemmer1944~)
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們中間,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。約1:14 當「上帝」成為「人」的時候,這位不可名狀、難以描繪的上帝進到人的卑微中,因此而高舉了人。偉大的上帝以最卑微的形像顯現。就如先知在以賽亞書中所描述,祂成了為我們受鞭傷的人;根據路加的看法,這位和平的使者──與羅馬皇帝對立的人──卻出生在馬槽裡。而「成為人」就意味著祂是「在眾人當中」成為之一,換言之,我們也都是那「成為人的眾人」中之一,我們會在每個人的獨特性中意識到自我;「愛鄰舍如同自己」的先決條件是,意識到自己的存在,並明白互相給予,才真是上帝放在我們身上的命令,而這便是使彼此幸福的承諾。
因此,我們會產生一個「憐憫(或同情)的文化」(這是尼采最反對的);它從耶穌受難的虔誠信仰開展與啟動,與這世界苦難有關,同時也正是教會常提及的「那不分遠近的愛的行動」。那個被趕出樂園的人,必須學會與自己的矛盾相處,他無法也不需表現出自己是公平正義與完美無瑕;然而,他卻是一個「被稱為義」的人,他雖在行事為人有過失,但由於上帝的恩典與耶穌基督的救贖,他們能重新獲得行動的勇氣。人的身上具有上帝的形象,卻又經過人類漫長、艱難又血淚斑斑的歷史後,來到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稱為「人的尊嚴」,從此之後,成為今日世界國家社會高舉的普遍人權,人權便是尊重每個人本身──那沒有任何先決條件就應該擁有的尊嚴。
基督教受到「永恆盼望」和「當下責任」的同時性所影響。現在所看到、所發生的,並非所有的一切。「我們現在是 神的兒女,將來如何,還未顯明;」(約翰一書3:2)這世界不只有一個終點,它還有一個目標。從以前到現在,永恆盼望與當下的責任彼此的關係,一直都是揭不開的謎。「永恆是現下的力量」,神學家特爾慈(Ernst Troeltsch)總結地說。基督教信息的中心是上帝國的盼望。一方面勾劃出一個宇宙的全景(像用穿過窄門,來象徵末日審判的場景);另一方面,透過像芥菜種的比喻,來說明上帝國,讓人藉由一個日常生活足以鼓舞人心的經驗,更容易明白上帝國的意涵。對基督教信仰而言,最根本的還包括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,且勇於承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異,而不是加以掩飾。因為賜下的恩典,會保守人過度自我膨脹。
使徒保羅再三叮囑:「但要凡事察驗;善美的要持守,」(帖前5:21)這便是要求那些已長大成熟的基督徒,讓他們知道該在世上過基督化的生活。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(羅12:2)這正說明,基督徒需要時時作出改變,但我們的行為卻不能與當代精神共舞或隨波逐流,而是應該在耶穌基督的聖靈裡,用批判、察驗的態度,共同去塑造每個時代的精神。
因此,我們應該回到一個上帝的信仰裡,「『我是耶和華─你的 神,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。」(申5:6)這是決定性的一點;這位上帝就是帶領人脫離奴役生活的那位;是將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匯聚在一起的上帝。這位不可名狀的耶和華,出現在許多不同傳說裡,為人所熟悉。他在摩西面前從荊棘裡發出聲音,呼召他;以至於來到新約,在新約中堪稱年代最久遠的信仰見證,見於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,對猶太人和希臘人來說,這種對上帝的想像都是很陌生的──在猶太人看來,這是侮辱;在外邦人看來,那是荒唐:「他本有 神的形像,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;反倒虛己,取了奴僕的形像,成為人的樣式;既有人的樣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順服,以至於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」(腓2:6~8)
這簡直是對耶穌基督最原始的信仰告白;這位令人難以想像的上帝具體化身為一個人,並且為我們人類犧牲生命。有一份信經流傳至今但仍適用,那就是潘霍華的文章:「一些關於歷史中上帝掌權的信條」,這位見證證者由於參與刺殺希特勒而被囚禁,這是他在監獄當中的反思與見證:「我相信上帝能夠、也想要從所有的一切,包括從最邪惡的地方中,生出良善。為此,他需要人來讓所有的事物發揮最好的作用。我認為,不管我們身處於任何困境中,上帝都會給我們所需要的力量去應付。但他並不預先將這樣的力量給我們,好讓我們不依靠自己本身,而只單單信靠他。」
不是相信那些難以證實的事,或是完全與理智相違背的事實是真的,叫做信仰;信仰最首要的表現,就是對上帝的信任;深切的信賴、內心的確定、個人的紮根,因此,一個基督徒的相信,不是上帝是否存在,而是相信上帝本身。